人物簡介
李光漢,原名李俊明,字亮臣,曾化名黎廣漢。1907年出生在河津縣南張村(現屬萬榮縣)。兄妹7人,光漢居長,他家以務農為業,僅賴耕種十多畝薄田維持生活。其父病逝後,靠母親紡織艱難度日。
教育經歷
光漢幼時,敏而好學。1921年到1923年在河津第一高小讀書,他刻苦用功,各科成績名列前茅,所寫散文詩歌,言詞生動,經常和鄧國棟等進步同學的文章貼堂示範,深受師生賞識。進步教師張炳華經常與他交談,啟發誘導,並發揮他記憶力強,長於言詞的特長,培養他的宣傳講演才能。
1925年夏天,李光漢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太原進山中學,編入國中六班。他是班上唯一的“服務生”。所謂“服務生”就是被學校指定給某位教師當服務員,做些打水、掃地之類差事,得到微薄的報酬,來維持學習生活。他當班長,秉公辦事,富有正義感,樂於助人,深得校友們的敬愛。
革命道路
李光漢在廣泛參加社會活動中,耳聞目睹舊社會重重黑幕和官府的苛捐雜稅所造成的人間慘禍,對黑暗現實深惡痛絕。1925年閻錫山為了擴軍,增加軍費,採取徵收房稅的辦法,橫徵暴斂,激起了太原學生的義憤,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房稅運動。李光漢與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高喊“為民請命,廢除房稅”的口號,到督軍公署請願。反房稅鬥爭迅速遍及全省,最後閻錫山無奈,被迫取消徵收房稅。 1929年冬,進山中學進行期考,校方以“防止大家互相抄襲”為由,確定六、七班學生混合考試,六班學生遂罷考。學校當局對六班代表李光漢說如果你們仍不參加考試,就先開除你,但李光漢並未向校方屈服。隨即離校到北平。
日軍占領東北後,李光漢憂國之情劇增。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學外文系,仍然通過勤工儉學來維持生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愛國學生,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雄壯口號,上街遊行,遭到武裝軍警的鎮壓。李光漢組織各校學生宣布總罷課,集會抗議。12月16日,李光漢率領著同學們衝破軍警對學校的封鎖,浩浩蕩蕩開到長安街遊行,他們迎著軍警的水龍頭、大刀、木棒,毫不畏懼與軍警展開搏鬥,他的臂部被大刀砍傷,仍然忍著傷痛向同學們高喊“不要怕,堅決鬥爭到底”。在這次鬥爭中李光漢不幸被捕,經過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營救獲釋。1936年1月,李光漢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任北京大學黨支部書記。
“一二·九”運動後,北平的學生們成立了“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李光漢被推選為北大民先大隊長,同時又任中共北平市委文委書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李光漢投筆從戎,奔赴抗日戰場,他組建了平西遊擊隊。後因工作需要,李光漢到阜平學習,學習完畢後,黨組織派他到山西。任中共晉東北特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1938年底.中共雁北地委成立,李光漢任雁北地委書記。率領廣大黨員、民眾進行艱苦的抗日鬥爭,開展減租減息,擴大抗日根據地,壯大抗日力量。
1941年秋季,在兩個多月的反掃蕩鬥爭中,他率領地委機關與敵周旋,跋山涉水,晝夜不息,終因積勞成疾,不幸染上傷寒病,於同年10月20日在靈丘與阜平交界的古道村溘然長逝。時年僅35歲。 李光漢同志是晉察冀邊區雁北抗日根據地一位艱苦卓絕開拓者和領導者,他的英名永存。
在"一·二九"運動中與敵人英勇搏鬥,李光漢負傷住院。1936年4月至7月擔任中共北京大學支部書記,同年11月任中共北平市委文委書記。抗日戰爭開始後在晉察冀邊區工作,1941年10月20日在擔任晉察冀區黨委北嶽五地委書記時,以身殉職,被追認為烈士。